12月17日,3522vip浦京集团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AI+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学实践课,作为《<红楼梦>与中华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内容,此次实践课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还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实践课旨在通过两个核心要求,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创造力与探索精神。一方面,学生需紧密结合《红楼梦》中的经典情节或文化元素,与珠海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巧妙融合,展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运用AI技术,展现新时代汉语言文学学子的风采与担当。
授课教师杨刘秀子介绍,本次实践课是在理论课扎实基础上的一次深化,旨在响应新时代教育的使命,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结合文学与田野调研的理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融入课程思政之中。
八个小组围绕《红楼梦》中的多元主题,包括戏曲、节庆、扇艺术、日常活动、中医药文化、传统乐器、家族树结构以及美食佳肴,开展了一系列既富有文化底蕴又充满创新精神的实践作业。他们深入挖掘《红楼梦》中的细节,将经典与现代巧妙结合,通过AI技术、角色扮演、创意手工、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红楼梦》中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红楼梦》中的节庆文化组组员任佳宇表示,他们组利用了AI算法进一步优化了图像处理技术的设计稿,将其融入了实物纸伞制作过程当中,以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灶鹤舞的“鹤”羽毛和十二只不同颜色的鹤来寓意金陵十二钗的命运,仿佛每一位佳人的悲欢离合都浓缩在了一把纸伞的方寸之间。
《红楼梦》中的中医药文化组组长林钰均提到,他们组将珠海市传统医药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原著情节相结合,通过陶瓷瓶的正反面设计,生动呈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陶瓷瓶1号的正面描绘了原著中林黛玉中暑后饮用香薷饮以解暑热的场景,其背面融入了珠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药线灸疗法,展示了这一古老技艺在治疗中暑症状上的独特应用;陶瓷瓶2号正面再现了原著中晴雯生病时宝玉命麝月去取的“西洋贴头疼的药子膏‘依弗哪’”,其背面将珠海市另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指禅推拿融入其中,阐释了这一传统疗法在缓解头疼症状上的精妙之处。
《红楼梦》的扇艺术组的余致莹与邱凤娇认为,老师在课上强调文学与田野调研相结合的办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组在课前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珐琅画的导师培训基地,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细致的实地调研。并且,将研习中学习到的掐丝珐琅技艺融入到了“缘起青埂峰”这一原著情节中来。
课堂上,内、外招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香港籍外招生郑雍表示:“因为受到祖父母的影响,从小就很喜欢《红楼梦》,所以一看到这门课就马上‘抢’了。这门课对我的触动很大,各小组的精彩展示,绝非单纯的技术堆砌所能概括,它们更像是一座座桥梁,连接着现代与传统,科技与文化。每一组的作品,无论是通过何种创新手段呈现,都蕴含着对《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深刻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是对其精髓的一次次精彩演绎与传承。这次经历让我对《红楼梦》有了更加立体和生动的认识。”内招生周东认为:“《<红楼梦>与中华文化》这门课程引领了我们跨越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让我们在亲身实践中深切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暖脉搏,更深刻唤醒我们对传统文化不可估量价值的认识与珍视。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门课程能够很好启发我们大学生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不忘传统文化的滋养与熏陶。”
此次“AI+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学实践课的开展,是3522vip浦京集团在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语言诗学研究所、香山文化研究所教研成果的生动展现。
相关新闻:当AI非遗遇上红楼梦
文案|杨刘秀子 邱凤娇
图片|汪雨桐 林若诗 韦子怡
编辑|邱竞驰
初审|程 辉
复审|焦 鹏
终审|杨 丹